25
2023
-
09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分輯目錄(1-10輯)
作者:
第十輯
八旗牛錄建制與滿洲之民族整合 張佳生
滿族宗譜中所見對“長白故里”的認同 穆慶寬
滿族姓氏發(fā)展演變釋例 趙維和 趙榮利
滿族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 佟 悅
努爾哈赤與皇太極“論治道 ”之比較 郝 哲
清順治朝“首崇滿洲”問題簡論 王 菁
清宮內(nèi)城隍廟的建置與城隍祀典 李福敏
試述清宮朝會班位及管理 井肖冰
清東陵應急工程考略 李 寅
關(guān)于清昭陵建筑等若干問題的研究 陸海英
清福陵、昭陵空間組合與建陵思想比較 李聲能 李鑫
關(guān)于傳承和保護沈陽城市文脈的斷想 王綿厚
城市文脈與盛京文化 王 麗
后金攻占沈陽城始末 顧 珊
滿族進士慶恕 富 倫
史連元與史家班 沈一芥
海外珍藏,滿族百科
——《韓國史料三種與盛京滿族研究》的文獻價值 王 虹
論清代滿蒙文“形序詞典”的發(fā)展演變 春 花
古書畫上常見的清朝官私鑒藏印 楊 洋
石魯一生詮釋的天妒英才
----從沈陽故宮院藏石魯繪畫說起 周維新
順治皇帝出家之謎新解 徐 徹
清寧宮御制匾懸掛之商榷 李鳳民
《沈陽百詠》考釋(四則) 傅憎享
第九輯
關(guān)于宮廷遺址博物館的特殊性 武 斌
宮廷遺址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特殊性 裴煥祿
宮廷舊址博物館陳列展覽體系架構(gòu)與特色
——以偽滿皇宮博物院為例 趙繼敏
宮廷遺址類博物館的基本特點與發(fā)展取向 張斌翀
沈陽故宮學術(shù)研究與“故宮學” 王艷春
論宮廷遺址博物館的公眾服務
——以沈陽故宮博物院為例 溫淑萍
關(guān)于遺址博物館與大眾媒體的合作 韓春艷
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的現(xiàn)狀與職責 金妍秀
故宮的保存和利用事例分析
——朝鮮時代宮殿建筑的復原與宮廷禮儀再現(xiàn)為中心 張宰赫
韓國國立古宮博物館 “宮廷裝飾畫”專題展的研究及展覽成果 樸允熙
積極探索宮廷遺址博物館的特殊性 更好地發(fā)揮其宣傳教育功能
——首屆宮廷遺址博物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高永昌據(jù)遼陽反遼抗金復國戰(zhàn)爭 劉肅勇
清代盛京各衙門職掌及其行政關(guān)系 王 月
清末民初遼寧廟會概說 佟 悅
營口西炮臺遺址建筑有關(guān)問題考 于 珍 陸 艷
簡析早期東北大學學生的畢業(yè)論文 婁明輝
清宮露陳石雕基座的裝飾藝術(shù) 朱利峰
承德避暑山莊的兩座太后寢宮 韓 利
沈陽故宮建筑天花的特點及設計理念 孔 晗
沈陽故宮東西配宮原為“口袋房”“ 萬字炕 ” 李鳳民
關(guān)于《大金喇嘛法師寶記》碑的相關(guān)研究 梁戈峰
北京故宮所藏梅蘭芳唱片的文物價值 張楠平
清朝帝后御用黃釉瓷及其紋飾 李 理
沈陽故宮院藏查升早期書法作品考述 沈廣杰
淺析黃慎繪畫作品之藝術(shù)特色
——以沈陽故宮藏品為例 張正義
幽雋雅逸 婉曲蘊藉
——讀惲南田的兩幅山水畫 張彩英
論沈陽故宮文化 羅也平
研究型博物院的理論與實踐
——以沈陽故宮為例 鄧 慶
關(guān)于沈陽故宮講解員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 曾 陽
《沈陽百詠》考釋四則 傅憎享
第八輯
漢族賦 武 斌
鴉片戰(zhàn)爭前滿族風俗習慣的變遷 張 杰
清代沈陽的學堂和書院 佟 悅
清初滿族的民族意識與長白山 張 晴 魯渝生
清代盛京名士繆公恩考論 王 怡
試論清代盛京地區(qū)的中朝貿(mào)易 金 悅
清代紫禁城門禁腰牌管理與考察 毛憲民
紫禁城室名寶璽綜論 惲麗梅
六世班禪貢品及清宮相關(guān)佛教用品的制作 秦鳳京
沈陽故宮藏少數(shù)民族樂器“奚琴” 劉廣宏
從樸素到絢麗
——淺談沈陽故宮院藏順康兩朝青花瓷 于 穎
筆墨繪丹青 圖畫釋春秋
——不同歷史時期沈陽故宮宮殿圖之比較 王艷春
沈陽故宮早期建筑的特點及等級 孫啟仁
沈陽故宮建筑室內(nèi)空間研究 黃 荷
清入關(guān)前宮廷元旦宴會初識 井肖冰
民國以來沈陽故宮古建筑群的變化與使用 李曉麗
未露文章世已驚
——鄭欣淼《故宮與故宮學》讀后 武 斌
淺析沈陽故宮寓文于游的借鑒意義
——兼談歷史博物館以文化服務推動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沙海燕
沈陽故宮旅游紀念品開發(fā)的若干設想 楊曉犁
清盛京城甕城初探 張樹范
《沈陽百詠》釋俗三則 傅憎享
參與建造盛京宮殿的遼陽人---雷弘化 李大偉
李學智先生著作目錄 李勤璞
俄勒岡大學博物館藏十長生屏風研究
——王世子痘候平復陳賀契屏之一 [韓]樸本洙著 李賢淑譯
第七輯
滿族賦 武 斌
乾隆帝駐蹕盛京期間御膳食譜及民族特色 王佩環(huán)
滿族祭祖與薩滿教的關(guān)系 李云霞
乾隆“盛世”下層知識分子的真實境遇
——以《清代文字獄檔》為實例 詹 奪
乾隆書齋“隨安室”考 劉 迪
“明清宮廷建筑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專家發(fā)言摘要
關(guān)外寶珠吉祥草彩畫的傳承與衍變 楊 紅
北京故宮與沈陽故宮的比較研究 黃希明
沈陽故宮建筑群的完整性研究 溫淑萍
沈陽故宮早期建筑與滿族民居習俗 韓春艷
沈陽故宮建筑彩畫現(xiàn)狀的評估與斷代 王成民
淺析沈陽故宮早期建筑對漢族傳統(tǒng)建筑成就的繼承 鄧 慶
一帶長林送遠秋
——由《長夏山居圖》看石濤晚年的心境及藝術(shù)特色 楊曉東
沈陽故宮院藏清戴梓畫人物像及歷史價值 王 麗
簡述清宮飲茶風俗及沈陽故宮藏清宮茶具 欒 曄
沈陽故宮藏八大山人書札四通簡釋 杜恒偉
沈陽故宮院藏琉球二龍戲珠紋盤的發(fā)現(xiàn) 李建華、溫淑萍、李曉麗
關(guān)于遼寧文化符號和文化定位問題的研究報告
遼寧文化符號和文化定位問題研究課題組
《醒時報》與張兆麟兄弟 王卓杰
東北地方當局與“闖關(guān)東”潮 范麗紅
評估工作對博物館事業(yè)的促進與思考 羅也平
《沈陽百詠》考釋(四則) 傅憎享
清永陵建筑特征及價值 沈永寶
金上京“文字之道、夙夜匪懈”女真大字石碑考釋 烏拉熙春 金 適
盛京太廟焚帛亭質(zhì)疑 李鳳民
韓國文獻《入沈記》作者應為李田秀考 朱 玉 張 杰
深化沈陽故宮學術(shù)研究,不斷促進“故宮學”的發(fā)展
——明清宮廷建筑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艾 學
第六輯
- 第七屆中日韓博物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
論博物館的社會責任
——以沈陽故宮為例 武 斌
博物館與現(xiàn)代傳媒 韓春艷
根植于所在地區(qū)的博物館活動
—— 東京都江戶東京博物館為事例 竹內(nèi)誠[日]著 王鐵軍 譯
著眼現(xiàn)代課題的日本博物館
——以博物館的無障礙化和信息化為中心 行吉正一[日]著 崔巖 譯
博物館與現(xiàn)代公共媒介
—以首爾歷史博物館事例為中心 崔亨守[韓] 著 禹穎子 譯
首爾歷史博物館地域文化發(fā)展的作用和課題 樸相彬[韓] 著 李賢淑 譯
淺談博物館的公共形象 馮 好
時移世易 因人而異
——以北京為例根據(jù)人口坐標修正城市博物館文化定位 朱 鍇
以改革創(chuàng)新促發(fā)展
——以偽滿皇宮博物院為例 李立夫
積極探討博物館與社會發(fā)展的關(guān)系
建立充分發(fā)揮博物館服務社會職能的有效機制
——第七屆中日韓博物館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艾 學
內(nèi)藤湖南奉天訪書及其學術(shù)意義 錢婉約
盛京皇宮與皇家藏書閣
——1901年夏盛京考察成果錄 [俄]魯達科夫著 閻國棟等 譯
金鑲玉檠,染翰縹緗
——沈陽故宮書畫遞藏 周維新
沈陽故宮嘉蔭堂戲臺建筑組群的復原研究 王成民
盛京寶藏 宮中檔冊
—— 清代中晚期盛京皇宮原藏文物清冊及其文化價值 于 穎
努爾哈赤幽弟誅子之謎 徐 徹 徐 悅
清入關(guān)前的宮女與太監(jiān) 王艷春
清初遼陽府、縣建置始末 梁戈峰
承德避暑山莊的宮廷音樂 韓 莉
清乾隆裕陵隆恩殿建制與陳設變化述略 李寅 許敏
清昭陵宰牲廳主殿、饌造房遺址發(fā)掘報告 劉煥民
盛京西北角樓清理報告 李曉鐘
淺議盛京宮殿皇帝寢宮的定名 李曉麗
- 遼海文化
從東山嘴到牛河梁
——遼西紅山文化遺址發(fā)現(xiàn)始末 郭大順
遼寧古稱“遼海”考 陳 涴
潛心治學 修復失去的記憶
——訪遼寧省歷史學會會長、教授顧奎相
《沈陽百詠》釋俗二則 傅憎享
民族的與世界的
——評《沈陽故宮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朱羽
補白:遼海歷史人物學術(shù)研討會在沈陽故宮召開(74)
第五輯
盛京皇宮賦 武 斌
盛京文化研究隨想 彭定安
盛京文化研究歷程及啟示 張玉興
《奉天三十年》與盛京文化 佟 悅
雍正中輟北巡與乾隆重祧北巡原因考識
——兼議康熙、乾隆、嘉慶三朝北巡得失 劉玉文 劉瑋
清代宗室的選官制度 張振國
清朝初期的滿文教育與滿文譯書出版 章宏偉
朝鮮三學士“尊明事大”觀考辨
――兼論其拒清擁明之原因 顧奎相
清代司法官的堂判判詞研究
——以《三邑治略》為研究中心 祖 偉
明清史研究的厚重基石
——《中國明朝檔案總匯》的編纂及其珍貴價值 李國榮
文溯閣及其《四庫全書》 王 麗
崇謨閣《漢文舊檔》尋蹤 張 虹 佟永功
清宮存藏滿蒙藏等少數(shù)民族文字典籍述論 李士娟
吳哥窟的保護與管理 姜懷英
中國古建筑內(nèi)檐棚壁糊飾工藝的應用探索
―――排云殿建筑群內(nèi)檐修繕初步研究 秦雷 王敏英 毛金陵
淺論歷史建筑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原則
―――以沈陽故宮候朝區(qū)周邊環(huán)境治理為例 李聲能
從《入沈記》看朝鮮使臣怎樣進入盛京故宮 張士尊
2002年沈陽故宮鳳凰樓修繕概述 利 平
沈陽故宮藏馬少宣、周樂元內(nèi)畫鼻煙壺賞介 劉曉晨
巧妙布局,空間再造
——淺談博物館陳列設計中的空間運用 李光仁
沈陽地區(qū)新石器文化研究回顧與展望 顧 罡
第四輯
淺析沈陽故宮建筑木構(gòu)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樸玉順 陳伯超
遼寧海城黃瓦窯遺址調(diào)查報告 路世輝 付品瑩
關(guān)于明清皇宮冬季取暖的幾個問題 朱慶征
皇太極“東宮妃”改嫁史事考 張 杰
禮義征伐自天子出
——清太宗時期宮廷典制的初創(chuàng) 唐英凱
清宮皇子制度輯述 松茂如
木蘭秋狝主要禮儀述略 韓 利
沈陽故宮院藏乾隆朝御用掛瓶及其文化內(nèi)涵 李 理
從滿文《遼史》的誤譯談起
——以“都菴山”和“陶猥思氏族部”為中心 烏拉熙春 金適
圖文并茂的《滿洲實錄》
——從崇謨閣本《滿洲實錄》說起 何榮偉 佟永功
中國思想對歐洲啟蒙哲學的激勵與開發(fā) 武 斌
李朝質(zhì)子在盛京問題的研究
——兼談清初盛京宮廷與李氏朝鮮的關(guān)系 艾 學
皇太極時期清廷與朝鮮之間的特殊宗藩關(guān)系
——以經(jīng)濟、文化交流為中心 蕎 安
滿文創(chuàng)制前明代東北女真人的文字使用情況初探 王平魯
芻議努爾哈赤與何和禮及其宗族的關(guān)系 趙維和 曲秀成
遷都遼陽與大金汗國的快速發(fā)展 穆鴻利
撫順之戰(zhàn)與努爾哈赤戰(zhàn)術(shù)思想的形成 孫啟仁
試論滿族早期的關(guān)公信仰 劉 健
建州女真古勒城的興衰 蔡亞文 尹 陽
在遼寧省世界遺產(chǎn)地第二屆年會上的講話
--以世界一流的保護、管理、服務和利用為標準 以沈陽故宮為龍頭 打造遼寧省世界文化遺產(chǎn)品牌 張春雨
獨辟蹊徑 宮史新篇
--評《清沈陽故宮研究》
關(guān)于“故宮學”及其在沈陽故宮研究之拓展
——與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武斌的對談
第三輯
乾隆皇帝與紫禁城建筑 劉 潞
盛京宮殿建筑探索拾零 佟 悅
論“三寶珠吉祥草”彩畫的源流
——兼談北京故宮午門彩畫 王成民
沈陽昭陵“御廁”遺址發(fā)掘報告 劉煥民
順治評價三題 陳 涴
清太祖、太宗朝后妃生活狀況之比較 王艷春
淺議努爾哈赤治貪
——由額爾德尼被誅說起 王 麗
孝莊文皇后對康熙皇帝的影響 王 雁
清入關(guān)前滿族婦女政治地位的變化 溫淑萍
清朝陪都盛京總論 丁海斌 王愛華
郝浴流徙東北首居沈陽考 馬阿寧
——兼述《國朝先正事略》正誤一則
與沈陽相關(guān)的兩位制瓷名家
——唐英與杜重遠 劉 競
沈陽老街巷地名文化 齊 心
《御制清文鑒》類目體系來源考 春 花
清初安達里墓及有關(guān)問題 劉長江
清帝后陵寢殉葬品芻議 李 寅
試論清代璽印的功用 趙彥昌
試論沈陽故宮藏“宣統(tǒng)拾四年”款銀盆及相關(guān)問題 于明霞
論敕書、朝貢與互市對明代東北女真社會的影響 李興華
從《皇清職貢圖》看鄂倫春族民俗 劉 凡
人人共享世界遺產(chǎn)
——兼論沈陽故宮的旅游文化創(chuàng)意 韓春艷
為世界遺產(chǎn)傳神寫照
——《沈陽故宮志》的編寫特色 蘇 和
第二輯
專論
八十年:我們承載著歷史與希望
——紀念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80周年 武 斌
東都來紫氣 御殿秘琳瑯
——為沈陽故宮博物院80周年作 李仲元
- 宮史探究
多爾袞死因考 李治亭
康熙北巡述略 劉玉文
- 盛京研究
滿族“融合式文化”在盛京城空間格局中的反映 陳伯超
論清初二帝與盛京都城建筑 王佩環(huán)
沈陽名稱來源新解 姜念思
沈陽故宮應為三代帝王宮 張 杰
乾隆東巡及其文化取向 唐英凱
- 古建今析
沈陽故宮大政殿獨特的木構(gòu)技術(shù) 樸玉順
沈陽故宮建筑上的獸面紋 張勇 楊立新
- 文物鑒賞
通經(jīng)斷緯呈花樣 五色斑斕總相宜
——沈陽故宮院藏清代緙絲大觀 李理 劉曉晨
淺議清代補服與補子 范 麗
俗手定應摹不得 無人說與范牛知
——宋范子珉及其《牧牛圖卷》與清黎明的摹本 徐戎戎
關(guān)于《康熙南巡圖》的研究 周維新
五彩花卉蜥蜴紋銀蓋罐年代考辨 俊 巖
偽滿洲國皇宮藏寶散佚的前前后后 張 鋒
- 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專欄
沈陽故宮建館初期展品來源綜論 鄧 慶
沈陽故宮博物院一批文物的征集過程 王英鷹
清入關(guān)后盛京皇宮藏珍 韓春燕
對乾隆初期修建盛京皇宮再認識 白洪希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民族文物淺析 溫淑萍
- 譯文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時空觀的探討
韋陀(Roderick Whitfield) 戴鴻文 譯
滿文文學及相關(guān)問題
(意)斯達理(G·Stary)著 張正義 李梅譯
- 金梁年譜資料選編(1908——1931) 沈廣杰
- 積極探討建立世界遺產(chǎn)地保護與管理的長效機制
——2006遼寧省世界遺產(chǎn)地年會綜述 許紅英
補白:沈陽故宮博物院召開建院八十周年紀念大會
后金“國號”與“年號”的實證——大金天命云版
《清沈陽故宮研究》出版
金梁與“東三省博物館”的正式開放
第一輯
寫在前面 武 斌
清沈陽故宮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簡記 李聲能
沈陽故宮創(chuàng)建三百八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壇
變兩難困窘為雙贏策略:傳統(tǒng)、現(xiàn)代與保護、開發(fā)
--為紀念沈陽故宮創(chuàng)建三百八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作 彭定安
沈陽故宮之政治文化性略談 杜家驥
沈陽故宮研究
清 太 祖 遷 都 沈 陽 時 間 考 閻崇年
沈陽故宮獨特的木作營造技術(shù)述略 樸玉順 陳伯超
清帝東巡謁陵期間盛京故宮的兩項典禮 佟 悅
沈陽故宮鳳凰樓結(jié)構(gòu)分析 黃 荷
清文化研究
畢力兔朗蘇:清初藏傳佛教的顯揚者 李勤璞
清開國時期對謀臣態(tài)度之嬗變 張玉興
“八旗意識”論 張佳生
康熙時期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傳播
——以萊布尼茲為例 武 斌
文物研究
《清明上河圖》所畫非“秋景”辨
——兼及其畫名意義的探討 戴立強
淺談院藏袁、袁耀作品之藝術(shù)特色 李理 鄧慶
遼寧省檔案館藏《滿洲實錄》版本探析 程大鯤
中國沈陽故宮.世界文化遺產(chǎn)論壇
暨沈陽故宮創(chuàng)建三百八十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王艷春
下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