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又黄又爽|igao视频为爱搞点激情|免费一级A片,人人操人人人人人人人干,男人的天堂 网页,我要看国产免费黄片


27

2023

-

09

宗教 風俗

作者:


重訂滿洲祭神祭天典禮/金九經(jīng).薑園精舍刊行,1935. —3冊
  本書以記述清代薩滿祭祀活動為主,并引用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同時作者對之進行細致的編校,所載文獻皆與滿洲祭神祭天有關。此書作者系朝鮮族人,全書共分文獻、儀注、祝詞三篇組成,后附供獻器用數(shù)目總目和供獻陳設器皿形式圖,封面由內務府總管寶熙題簽,羅振玉題寫書名,金毓黻作序。在引《大清會典·滿洲祭神祭天之禮》文中,記載了清代“皇帝幸盛京,則祭神與清寧宮”的全部過程?!洞笄鍟涫吕愤€記有清太祖、太宗時期有關祭神祭天的規(guī)定;在“盛京清寧宮祭神”一文中,詳記了乾隆八年(1743)九月至十月乾隆帝東巡蒞臨盛京皇宮清寧宮祭神的場面,同時還記有祭祀用具等一系列事宜。乾隆十九年(1754)奏準“凡遇圣駕幸盛京,所有清寧宮祭祀,應行事宜,均照乾隆八年之例”。
滿族風俗考/楊錫春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
  本書以《滿族共同體形成》、《滿族先人最早的村屯——噶柵》、《滿族的原始宗教——薩滿教》、《滿族的語言和文字》、《滿族的禮節(jié)》等五十六個專題,從大到“八旗制度”,小則“滿族人古老的照明工具——糠燈”都作以分別論述。書前附有圖版26幅,書后附有《滿族的歷史文獻》、《滿族人物簡介附錄》二種。
薩滿教文化研究·第一輯/張璇如等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本書主要是根據(jù)國內學者研究薩滿教的論文編輯而成的。全書共收論文21篇,收錄截至1988年,其中重要論文有滿都爾圖的《中國北方民族的薩滿教》,劉建國的《關于薩滿教的幾個問題》,王叔凱的《古代北方草原諸游牧民族與薩滿教》,伍韌的《薩滿教的演變與沒落》,富育光的《論薩滿教的天穹觀》,賀靈的《錫伯族信仰的薩滿教概述》,宋和平的《滿族薩滿教神歌的歷史演變——從關姓、石姓神歌談起》等,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是一部具有開拓性的優(yōu)秀論文集。
薩滿教文化研究·第二輯/孫運來主編.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
  本書主要是根據(jù)國外資料編譯的譯文集,共收譯文18篇,分俄、英、日三個語種,其中俄譯文11篇,英譯文2篇,日譯文5篇,書中大部分譯文是國外第一手調查資料,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對讀者研究滿族歷史、滿族民俗、清代宗教及薩滿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薩滿教與東北民族/劉小萌、定宜莊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本書對薩滿教的歷史進行了全面的探索。作者把北方民族分為三部分:東胡——蒙古族,肅慎——滿族,以及仍居于興安嶺或黑龍江、松花江的民族等,分別按照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歷史發(fā)展階段的時間進行探討,從中看到,由于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及發(fā)展水平不同,薩滿教呈現(xiàn)為不同的宗教形態(tài)和演變道路。同時作者認為,薩滿與東北民族史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兩個領域,薩滿教與歷史是交織在一起的。該書對薩滿教的歷史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清代滿族風情/韓耀旗、林乾著.吉林文藝出版社,1990
  滿族是努爾哈赤經(jīng)過40余年的兼并戰(zhàn)爭,以建州女真為核心包括多民族形成的民族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在形成中不斷的改進完善自己,在努爾哈赤時代有了自己的文字,并逐漸形成了本滿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及政治、經(jīng)濟、軍事特點。本書主要記述了滿族的風俗,尤其是滿族早期風俗的形成與發(fā)展,并對“八旗制度”等滿族特有的軍事、法律制度也進行了論述。
滿族薩滿教研究/富育光、孟慧英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本書系統(tǒng)地闡述了滿族薩滿教的源與流、形勢與內涵、文化特征與民族特征、思想模式與哲學觀念。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滿族薩滿教的歷史沿革》,講述了清代滿族薩滿教的演變過程,以及各時期薩滿教的特點與功能。第二章《滿族的薩滿祭祀》,介紹了家祭、野祭和卜驗,介紹了祭的形式、種類以及卜驗的方法和卜具。第三章《滿族的薩滿》,闡釋了薩滿的產(chǎn)生、培訓、職責等。第四章《滿族的神偶》,對神偶的分類、質地、形象作一介紹。第五章《滿族的神諭》,對神鷹渝的內容作了歸納。第六章《祭神器具》,介紹了神器的種類、作用以及薩滿的服飾、佩飾。第七章《滿族薩滿教展現(xiàn)的世界觀》,闡釋了天穹觀、火神信仰、星辰信仰、靈禽崇拜。第八章《滿族多神信仰的發(fā)展》。第九章為《關于薩滿教理論的思考》。此書全面深刻地論述了滿族薩滿教,在滿族薩滿教研究中占據(jù)了重要位置。
滿族風俗志/王宏剛、富育光編著.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1
  本書為《民風文庫》之十三。滿族是中國統(tǒng)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滿族的故鄉(xiāng)在“白山黑水”,那里物產(chǎn)豐富,2000多年前滿族的祖先就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本書的重點是介紹東北地區(qū)的滿族風俗,即衣食住行、文化生活、宗教信仰等。
清代滿族風俗史/楊英杰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
  滿族是明末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體,他們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俗。本書敘述了清代滿族的生活風俗、社會風俗、信仰風俗、歲時節(jié)慶風俗等。本書的時限起始與先秦時代的肅慎、下至清代的滿族,不僅論述了清代的滿族風俗,對清代以前的滿族諸先世也分別進行了探討。
滿族薩滿跳神研究/石光偉、劉厚生編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清代滿族薩滿教的祭祀、跳神活動幾乎無日不有,伴隨著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出生、成長、死亡,用祭禮、跳神來祈福祛災形式繁多。本書是研究薩滿跳神的著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并有附錄和照片。第一部分內容為跳家神。第二部分為放大神,分為排神、請神、放神和送神。第三部分為祭天神。附錄有吉林省九臺市蟒卡滿族鄉(xiāng)東哈村石克特里氏(石姓)漢字記音滿語神本選編和吉林省永吉縣土城子滿族朝鮮鄉(xiāng)聶司馬屯漢軍旗香《壇序與神本》。另有18幅跳家神、請神照片。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研究沈陽故宮清寧宮薩滿祭祀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清代宮廷薩滿祭祀研究/劉厚生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
  薩滿教是滿族歷史上信奉的原始宗教,民間如此,宮廷也如此,沈陽故宮中的清寧宮至今還保存薩滿祭祀“索羅桿”的遺跡。由此可見,薩滿教作為滿族的一種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影響至深。清代統(tǒng)治階級為了規(guī)范對薩滿教的信仰,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用滿文撰寫了《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這是一部滿族薩滿教的經(jīng)典。本書收錄了現(xiàn)存的三種關于《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的漢譯本,即:由允祿總辦的《滿洲跳神還愿典禮》、由金九經(jīng)編輯的《重訂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和由普年編輯的《滿洲跳神還愿典例》。對以上三書均加以標點和注釋,對滿文神祠加以羅馬字轉寫,保持了各種版本的原始風貌。
滿族民俗文化論/王宏剛、金基浩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本書是作者經(jīng)十年在東北、京津、河北承德等地進行調查研究,又結合歷史文獻和考古資料,從文化史的角度對滿族民族文化的基礎部分——民俗進行理論上的探索的結果。本書主要內容有滿族生活民族文化論、滿族經(jīng)濟民俗文化論、滿族社會及人民民俗文化論、滿族文體民俗文化論、滿族信仰民俗文化論五個方面。
滿族薩滿神歌譯注/宋和平譯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
  本書是研究滿族薩滿教遺產(chǎn)的一部重要著作,包括前言、神歌、神譜和滿語詞匯四部分。它的突出特點是將滿族一姓氏家族的大神和家神神歌,經(jīng)過整理,全部完整譯注,共46篇,以漢字轉寫的滿文、拉丁文和漢語三種文字合璧出版。本書的內容除原始古樸的大神神歌、家神神歌和請送神歌外,注釋中還詳細地介紹了有關神話、傳說、跳神舞蹈、祭祀儀式,并考證了神靈的職能、神性等。此書為讀者研究清代滿族薩滿教、沈陽故宮清寧宮滿族家祭提供了有價值的史料。
滿族風情錄/蘭州市滿族聯(lián)誼會編.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本書是介紹滿族風俗習慣的文集,正文前兩頁為滿族風俗彩色插圖。全文由八個部分組成:-、入鄉(xiāng)問俗篇,二、林農(nóng)漁獵篇,三、組織信仰篇,四、人生禮儀篇,五、飲食服飾篇,六、尚武體育篇,七、歌舞樂戲篇,八、建筑工藝篇。第八部分建筑工藝篇里邊介紹了沈陽故宮、沈陽福陵和沈陽昭陵等建筑藝術。
神秘的清宮薩滿祭祀/姜相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
  本書通過對清朝皇室薩滿祭祀的過程,如薩滿祭祀的場所、路線、程序,以及祭祀器物、人員、祝詞等的記述,全面論證了清宮薩滿的起源、產(chǎn)生及發(fā)展,闡述了清宮薩滿祭祀的特點,以及清代各個時期,特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清宮薩滿祭祀的基本情況,對讀者研究滿族歷史、滿族民俗、清代宗教、薩滿教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尼山薩滿》研究/宋和平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尼山薩滿》是用滿文流傳下來的滿族民間傳說,具有史詩性和神話色彩,流傳于錫伯、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這是一部宗教色彩及濃的故事,歌頌了尼山薩滿舍己為人的精神,深受滿族人民喜愛。這部傳說先后被譯為英、德、日、韓等多種文字。本專著共分十章,利用十種流傳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形式的《尼山薩滿》文本,以阿爾泰語系各民族薩滿文學和民間文學為背景,比較十種文本、內容、語言等異同,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深入細致研究它的歷史性質、文學藝術成就和審美價值,及它所反映薩滿文化和其他宗教文化、經(jīng)濟、民俗、民族學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章論述了滿族薩滿教文化中的靈魂觀念的三魂之說及其滿語名稱,否定了滿學界錯誤地認為《尼山薩滿》中“德?lián)P庫”等詞是漢語中的“呢、呀、嗎”語氣助詞,具有獨到的見解。
滿族薩滿樂器研究/劉桂騰著.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
  本書為第一部專門研究滿族薩滿樂器的學術著作。該書通過大量的國內外珍貴文獻資料,對滿族薩滿樂器的形制結構、配置模式、演奏方法、民俗文化背景以及象征意義等方面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滿族的薩滿信仰及其樂器。第二部分為滿族薩滿樂器的形制及其象征。第三部分介紹了滿族薩滿樂器的配置及其特征。第四部分為滿族薩滿祭祀活動與樂器演奏圖示。該書集音樂學與民俗學研究相結合,文字與圖片相結合,開辟了薩滿文化研究的新視角,同時也有助于清初宮廷薩滿祭祀活動中樂器的進一步研究。
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定宜莊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生活在八旗制度下的滿族婦女的生活和婚俗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隨著滿族的入關和建立全國性的封建政權,滿族婦女不可避免地要接受漢族和儒家的影響,她們的生活和婚俗也隨之變化。本書利用大量清代檔案,并特別注意對滿、蒙文史料的收集運用,對處在歷史變遷中的滿族婦女作了深入細致的歷史學描述。作者在書中通過滿族幾種婚姻制度和習俗在清朝興起前后的變遷,探討了滿族在建立起統(tǒng)一的封建政權并接受漢族影響之后婦女的生活狀況及發(fā)生的變化。本書特別著重將滿族婚姻與風俗,與清朝的諸項政治制度,尤其是八旗制度緊密結合起來加以探討。
薩滿教舞蹈及其象征/王宏剛、荊文禮、于國華著.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
  本書作者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剖析了薩滿舞蹈本身所寓含的文化觀念及其演變,再現(xiàn)了薩滿教舞蹈在祭禮中的生動形態(tài);同時揭示了薩滿教舞蹈及相關服飾、神器所表達的象征意義的文化內涵。本書將東北地區(qū)的有一定代表性的薩滿教舞蹈分為神話時代、史詩時代兩大歷史時期,按自然神舞蹈、圖騰舞蹈、綜合性祭祀舞蹈、史詩中的舞蹈、祖先英雄舞蹈、滿族家祭舞蹈六大類型來論述。其中辟專題專門論述清宮愛新覺羅氏家祭舞蹈及其象征,為研究沈陽故宮清寧宮滿族祭祀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研究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