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3
-
09
文物 考古
作者:
古宮古物照片/東三省博物館.東三省博物館出版,1929
此書為1929年10月由東北大學工廠印制,封面有東三省博物館委員長金梁用篆書題寫的書名,書中介紹了東三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前身)收藏的文物精品,是了解民國時期沈陽故宮的一部難得的資料。
清內府一統(tǒng)輿地秘圖(影印本)/東三省博物館整理.東三省博物館出版,1929
此圖是沈陽故宮舊藏文物之一,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銅版《皇輿全覽圖》重新制版,是我國第一次經實測并繪有經緯網格的全國地圖。全圖以緯差每5°為一排,共八排,每排又分為若干幅,滿漢合璧,刻印極精,是后世繪制各種中國地圖的重要藍本。此圖此次由東三省博物館整理出版,圖冊封面有時任東三省博物館委員長金梁篆書題簽及考證文章一篇,文章概括地介紹了此圖的樣式,又將康熙、乾隆兩朝所制的輿圖與之相互論證。作者在文章中回憶了在沈陽故宮籌建博物館初期,曾組織人員對庫房中的文物進行整理和陳列,同時又將部分文物影印出版,而這部輿地秘圖就是其中之一,它足可以與康熙、乾隆時期的輿圖相媲美,從收藏角度上看,當為輿圖之中的上乘之作。
圓明園東長春園圖/東三省博物館.東三省博物館出版,1931
此書于1931年3月由東北大學印刷廠制版印刷,東三省博物館出版發(fā)行,原圖冊是沈陽故宮所收藏的文物之一,書封面有博物館委員長金梁作篆書題簽,下面錄其對此圖考證文一篇,文中詳細地介紹圖版的篇幅,并對圓明園之東長春園作了詳細地考證,同時還記述了1930年東三省博物館請設圖書部,在對沈陽故宮圖書整理時,而檢出此冊并出版的史實。內有卞鴻儒所撰《長春園圖敘記》。
滿洲金石志稿/[日]松本豐三.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總務部資料科、南滿調查資料第一六九編,1936
本書介紹了現(xiàn)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部分碑刻,其中第三十四條,遼代奉天·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俗稱大十面);第九十二條,元代奉天·沈陽路城隍廟記。每一件碑刻都具有釋文、略解、文獻三個部分,分別對碑刻的傳承作以詳細地記載,或作考證和充分的分析。
滿洲金石志/羅福頤. 滿日文化協(xié)會印行,1937
此書是作者在奉天博物館任職期間整理考證金石志的專著。本書按年代排列,共六卷三冊,又有補遺附外編一冊、別錄一冊,合計五冊。收錄了墓志、碑刻以及印鑒、青銅器銘文等,皆為有關東北各地的歷史文獻,最為著名的有魏·毋邱儉都山紀功殘石、高句麗·好太王碑、金·得勝陀頌碑等。書中載入相關方志與羅振玉考證跋記作以引證,同時又附有作者對文物的考證文章,其中所記沈陽故宮現(xiàn)存的文物有北魏·元晫墓志、北齊·是連公妻邢夫人墓志、北齊·徐之才墓志、遼·陀羅尼經幢(俗稱大十面)、元·(沈陽路)城隍廟記碑。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史料,闡述了每一件文物的歷史,并將文物的發(fā)現(xiàn)地及保存地均作以說明,是一部研究東北金石碑刻及沈陽故宮院藏墓志碑刻難得的重要書籍。
陵廟宮殿楹額/奉天陵廟承辦事務處.抄本,1939
此抄本為偽滿康德六年(1939)十月十六日由奉天陵廟承辦事務處編輯而成的一本存檔資料,書中沒有相關的文字介紹,書后在抄寫的時間上面鈐蓋有“奉天陵廟承辦事務處之關防”印信,封底鈐有“卯”字印,下面還注明此冊存檔的編號。書中刊載了沈陽福陵與沈陽故宮各個殿閣的匾額,其中對沈陽故宮的匾額記載尤為詳細,同時對匾額上的御寶文字脫落的情況均作以標明。此抄本在抄寫前,先將匾額外觀的樣式用石印印刷成形,然后再抄寫匾額中的內容,使之成為一本沈陽故宮及福陵的詳細楹額資料。但抄本還是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所記錄的楹額與現(xiàn)存的楹額樣式不符,如沈陽故宮部分楹額是盤龍樣式,抄本所畫的樣式千篇一律,沒有詳記外觀的形狀。其次,楹額所記的情況有些與實際不同,如御寶文字的有無,以及滿漢文字的準確位置皆與實際有出入。但是總的來說,此抄本從保護文物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它充分說明了前人為保護沈陽故宮及陵寢做出的不懈努力,同時也為今天考證沈陽故宮及福陵的楹額留下了寶貴的資料。
清金農楷書消寒詩序冊/《歷代碑帖法書選》編輯組.文物出版社,1984
本冊是沈陽故宮博物院現(xiàn)藏的金農書法作品之一,為金農七十四歲時所書,時為乾隆十七年(1752),當為金農晚年時期的作品。書中通過金農運用“漆書”字體來表現(xiàn)其書法的與眾不同的特征,展現(xiàn)了他的書法稚拙樸厚之美。本冊收入于《歷代碑帖法書選》中,是作為書法范例來出版的字帖。
明祝允明草書洛神賦卷/沈陽故宮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1984
本冊為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祝允明書法精品。此冊刊登了祝允明所書曹植《洛神賦》的全篇,其用筆勁健流暢,行轉自如,真率揮灑,富于變化。祝允明自屬款為“乙酉”,當為明代嘉靖四年(1525),祝允明時年六十五歲。通過祝允明所書與原文相對照,其中有脫漏衍誤殘損等十余處,本冊末尾還附有《洛神賦》釋文,并加標點以示對照。
六朝墓志檢要/王壯弘、馬成名.上海書畫出版社,1985
本書系統(tǒng)地收集了漢至隋墓志近千種,簡要介紹了墓志的真?zhèn)巍r代、年月、尺寸、行數、書體、原石出土地以及版本等情況。書中以《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拓片草目》、《石刻題跋索引》為基礎,加以校訂和增益,并在各墓志的末尾編入書目索引,同時附有檢索書名對照表及目錄。其中有部分墓志今藏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刻石館,分別為《北齊·邢夫人墓志銘》、《北齊·徐之才墓志》及附蓋,均為河北磁州南雙廟村出土,書中收藏單位按舊時所記“沈陽博物館”;《北魏·青州刺史元晫墓志》,為1919年洛陽城北安駕溝村北出土,曾藏于武進陶蘭泉處,今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但書中未記入沈陽故宮收藏。
明清楹聯(lián)選/李仲元主編.遼寧美術出版社,1985
沈陽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明清楹聯(lián)書法作品有近千件,本書是從這近千件作品中選印的二百幅編輯成書。在這批楹聯(lián)藝術品中,選編了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陳繼儒的作品;明末抗清戎帥袁崇煥、史可法的作品;清代楹聯(lián)編選的都是見于傳、志的著名人物的作品,如書法大師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名垂畫史的畫家查士標、高其佩,歷史名人林則徐、康有為、梁啟超等。這批楹聯(lián)藝術品具有眾多的面貌,各異的風格和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稱得上琳瑯滿目,氣象萬千。
沈陽文物/沈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編.沈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1987
本書以大量實拍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沈陽城的古代建筑及其文物珍品。書中第一部分主要是沈陽城的古代建筑,包括沈陽故宮、昭陵、福陵、太清宮、般若寺、長安寺、實勝寺等古跡照片。第二部分文物珍品,是以沈陽故宮院藏的清代琺瑯器、雕刻制品、漆器、瓷器、鹵簿樂器、御用兵器、御寶御冊、帝后服飾、明清書畫等文物精品拍攝的圖片。第三部分出土文物,是多年來在沈陽地區(qū)發(fā)掘出土的陶器、煤精制品、骨雕、牙雕、地宮壁畫等文物的照片。
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6—7印染織繡/黃龍馥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本書是系列叢書《中國美術全集》六十卷之一。印染織繡卷分上、下兩冊,選錄的作品按時代順序、品種、紋樣形式編排。上下冊卷首載《印染織繡工藝美術的光輝傳統(tǒng)》一文,作為概述。書中收錄了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淺駝直徑紗彩繪牡丹紋女單袍”、“藍緞彩繡鞍墊”、“藍緞釘金銀刺繡小品”、“寶藍地水仙花紋條”等織繡作品,是我國織繡作品中的精品。
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9清代繪畫(上)/楊涵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本書是系列叢書《中國美術全集》六十卷之一。本卷以清初畫壇四畫僧、金陵八家、新安畫派等畫家的作品為主要內容。以繪畫流派體系及畫家年代順序相互參照編排。卷中收錄了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的“秋柳孤棹圖軸”(弘仁)、“山水圖冊”(戴本孝)等作品,是中國繪畫作品中的珍品。
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1清代繪畫(下)/楊涵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本書是系列叢書《中國美術全集》六十卷之一。本卷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揚州八怪”和晚清“上海畫派”以及嶺南畫家的作品為主要內容,同時期名家佳作采擷入卷。本卷以繪畫流派體系及畫家年代順序相互參照編排。卷中收錄了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的“萬壑松風圖軸”(華嵒作)、“山水圖冊”(高鳳翰作)、“叢竹圖(橫披)”(鄭燮作)等多幅作品,是中國繪畫作品的精品。
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0清代繪畫(中)/楊涵主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
本書是系列叢書《中國美術全集》六十卷之一。本卷以繪畫流派體系及畫家年代順序參照編排。本冊分為,專論、圖版、圖版說明三部分,以清初“四王”吳、惲和清宮廷院畫的作品為主要內容。其中收錄了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孤月群鳩圖軸”(惲壽平作)、“柳塘鴛鴦圖軸”(高其佩作)、“竹石花卉圖冊”(高其佩)、“松鶴圖軸”(郎世寧)等作品,皆為中國繪畫作品中的精品。
明清繪畫選輯/李仲元編.遼寧美術出版社,1989
本書所收集的明清繪畫作品為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精品。共收有89名作者的97件作品。反映了明清時期不同流派、不同風格、不同畫法的名家名作和歷史時代特征。每件作品和作者附以簡略的文字介紹,以供讀者參考。本書為畫史研究提供了可貴資料,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和寶貴的珍藏價值。
“清代宮廷歷史文物”展覽圖錄/沈陽故宮博物院編.沈陽故宮博物院,1989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在新加坡舉辦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清代宮廷歷史文物展覽》所出版的圖片冊。全書選用大量的文物圖片,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介紹了沈陽故宮博物院展出文物的概況,其中包括宮廷陳設、玉石雕刻、御用武備、金銀器皿等文物。
“文苑英華”展覽圖錄/意大利都靈市斯圖比尼基皇帝夏宮編.斯圖比尼基皇帝夏宮,1990
本圖錄系沈陽故宮博物院于1989年9月至1990年1月間在意大利舉辦的“文苑英華”展覽的內容介紹,英文版。收錄所有展出文物圖片,其中包括皇帝龍袍及配飾、八旗服飾、后妃服飾、清代瓷器、玉雕、漆器、琺瑯、樂器、繪畫作品等共99件套,每一件文物都做了詳細描述,同時用大量的篇幅對沈陽故宮及相關歷史內容進行了介紹和闡述。
沈陽故宮博物院文物精品薈萃/鐵玉欽主編.遼寧美術出版社,1991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文物精品畫集,中英文對照。全書采用140余幅照片,從宮廷遺物、瓷器、漆器、琺瑯、雕刻、家具陳設、清代冠服、明清繪畫等幾個方面,介紹了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文物精品和藝術風格。
國寶沉浮錄——故宮散佚書畫見聞考略/楊仁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本書是一部以北京故宮散佚書畫為研究對象,集紀實、研究、鑒定、賞析于一身的書籍。作者早年在整理北京故宮散佚書畫的搜尋工作中,走遍了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qū),200多個書畫收藏單位及部分私人收藏,過目書畫作品6萬余件,經歷了30多年的艱辛歷程,終于完成了具有科學性、學術性的書畫鑒賞巨著。此書在海內外學術界、收藏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作者曾走訪過沈陽故宮,對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清書畫作以相應的記述,在本書第八章《佚目》書畫總目簡注中,記載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書畫有《文徵明書醉翁亭記》、《謝時臣仿盧鴻草堂圖》、《王榖祥梅竹圖》、《王時敏仿趙孟頫山水圖》、《宋旭山水圖》、《馬湘蘭畫蘭冊》、《弘歷平定兩川告成太學碑文》、《宋駿業(yè)南巡圖》、《李世倬嵩祝圖》、《董邦達興安大嶺圖》等二十余件,并作了真?zhèn)握J定、書畫狀況和著錄的記載。
揚州八怪現(xiàn)存畫目/王鳳珠、周積寅.江蘇美術出版社,1991
本書系《揚州八怪研究資料叢書》之一。其主要內容為收集“八怪”的著作和作品:從清代中期以來的史書、地志、詩文總集、別集、書畫題跋、詩話、印譜、筆記、類書中輯錄有關“八怪”的原始資料;從“五四”以來的報刊雜志中選錄有關“八怪”的研究成果;編制“八怪”年譜,編輯國內收藏“八怪”書畫的目錄等。書中收集了國內外二百多家博物館(院)、美術館、美術學院、美術研究部門、文化單位以及私人收藏的“八怪”書畫真跡,其中涉及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八怪”作品有十一家,分別有華嵒、高鳳翰、邊壽民、汪士慎、李鱓、陳撰、金農、黃慎、鄭燮、李方膺、羅聘等諸家的畫作目錄記載,并標明尺寸、質地及提供書畫的來源。
歷代著錄畫目/福開森.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
此書于1934年由福開森組織人員編輯成書,歷時三十年,參考各種著錄圖書200余種,按姓氏筆畫排列,計有歷代畫家2300余人,為研究歷代書畫藝術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書中曾引用了金梁所輯《盛京故宮書畫錄》7冊,其著錄的作品都是沈陽故宮在晚清以前收藏的歷代書畫作品,民國時皆運往北京。書中為便于查詢,將《盛京故宮書畫錄》簡稱“盛京”。
書法叢刊1993(3)/文物編輯委員會編.文物出版社,1993
本期為鄭板橋書法專輯,有論文四篇,書法作品二十余件,其中有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鄭板橋行書《七絕三首》軸一件,是鄭板橋在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時的書法作品,為其六十二歲所作。
書法叢刊1993(4)/啟功主編.文物出版社,1993
本刊為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品專輯。收錄了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文征明行書《醉翁亭記》卷、董其昌行書軸、黃道周楷書《孝經》冊、清世祖福臨行書《清慎勤》橫額、清圣祖玄燁行書《廣寧道中詩》軸、清世宗胤禛草書《戊申除夕守歲詩》軸、清高宗弘歷《臨右軍帖》扇面、清高宗弘歷行書《南巡記》卷、高鳳翰行書《秋興詩》冊、劉塘行書詩軸、翁方綱隸書七言聯(lián)、永瑆行書《南苑雙柳樹賦》卷、鐵保行書《自書七言詩冊》、那彥成行書七言聯(lián)、阮元行書七言聯(lián)、崇恩行書七言聯(lián)、高鳳翰行書五言聯(lián)、趙之謙行書八言聯(lián)等。本輯還收錄了一些專家學者撰寫的評述文章,其中有王夢賡:《文征明和他的〈醉翁亭記〉卷》、《高鳳翰及其書法藝術》;王洪源:《徐渭〈草書李白詩〉軸》;佟悅:《成親王永瑆及其書法》、《鐵保和他的〈自書七言詩冊〉》。
沈陽市文物志/沈陽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編纂.沈陽出版社,1993
沈陽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地上地下保存著豐富的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本書是在文物普查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沈陽文物情況的專著。其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紹了沈陽故宮、昭陵及北陵等文物古跡。
石語異同評/柯昌泗.中華書局,1994
《石語》為晚清金石學家葉昌熾所撰,由民國時期的歷史金石學家柯昌泗作異同評,并按照其序列作以考述。在本書的第二卷、第四卷中,柯昌泗分別對部分墓志銘進行考證,民國時這些文物曾入藏沈陽故宮,據其文中記載:“近年所出遼帝后陵刻石諸臣墓志,多已遷至沈陽,列入博物館中。”柯昌泗考證的文章要比葉昌熾更為翔實,在柯昌泗考述清咸豐二年(1852)在河北磁縣南雙廟村出土的東魏、北齊墓志時記述:“戊辰(1928)以后,洛鄴志石,由散而聚,董陶藏石及磁州八種,售于奉天圖書館。”時圖書館設在沈陽故宮內,東三省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前身)成立時,磁州八種墓志以遼寧省教育會的名義捐贈陳列。今藏沈陽故宮博物院刻石館的“磁州八種”的原石有北齊·邢夫人墓志銘、北齊·徐之才墓志銘及附蓋等??虏羲摹妒Z異同評》稿本,共10卷6冊,此稿在柯氏去世后,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書室于1953年收藏至今。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叢書/支運亭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本套叢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明清文化珍寶及有關的文物知識,全書共分為六個分冊,分別為《清宮建筑》、《明清書畫》、《清宮遺物》、《清代服飾》、《陶瓷漆器琺瑯》、《清代雕刻》。各分冊在全面、系統(tǒng)、精辟地闡述文物知識的基礎上,結合院藏中的精粹對有代表性的文物進行了重點賞評,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明清書畫/支運亭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叢書》之一,分為明代書畫和清代書畫兩個部分。明代書畫介紹了院體畫和“浙派”作品、“吳門”畫派、花鳥畫、明代書法;清代書畫介紹了清初“六家”、“四僧”、“金陵八家”、“揚州畫派”、宮廷畫家、清代書法等。本書是讀者了解沈陽故宮文物藏品的一部資料。
清宮遺物/支運亭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叢書》之一,介紹了院藏宮廷遺物,包括鹵簿儀仗、樂器、祭祀器、玉寶玉冊、武備、首飾、金石等類別,例如;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皇太極常服袍、順治樺皮小弓、信牌、印牌、薩滿帽、皇太極鹿角椅、仗馬鞍、薩爾滸之戰(zhàn)書事碑等。是讀者了解沈陽故宮文物藏品的一部書籍。
清代服飾/支運亭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叢書》之一,全書分為九個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院藏珍品中的清代服裝和配飾,其中包括首飾、腰際佩飾、旗鞋、帽子、旗袍、馬褂、坎肩、官服、頂戴、花翎、衣領、衣袖等。是讀者更好地了解沈陽故宮文物藏品的一部著作。
清代雕刻/支運亭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叢書》之一,分為溫潤瑰麗的玉雕、玲瓏剔透的翠石瑪瑙雕、巧奪天工的竹木牙雕三個部分,分別介紹了玉雕產地、制作與用途;院藏玉器的材料、造型和紋飾;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對翡翠、水晶、瑪瑙、石雕等作了具體的描述;概括地介紹了竹雕、木雕、牙角雕等珍品,使讀者更加方便地了解沈陽故宮的藏品。
陶瓷漆器琺瑯/支運亭主編.春風文藝出版社,1996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叢書》之一,全書分為美不勝收的清宮瓷器、精致富麗的清宮漆器、古拙華貴的清宮琺瑯器三個部分,分別介紹了青花瓷、單色釉瓷、彩瓷、仿古瓷和仿生瓷、彩漆、描金漆、金漆、戧金漆、雕漆、嵌螺鈿、脫胎器、掐絲琺瑯、內填琺瑯、畫琺瑯等文物珍品,為讀者了解沈陽故宮藏品提供了一定的方便。
明文徵明書醉翁亭記/支運亭主編.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
文徵明行書《醉翁亭記》卷,紙本,全綾裱。卷中書北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全文。為文徵明67歲所作,是他傳世稀有的大字行書佳作,現(xiàn)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文徵明的行書以奇逸奔放,矯健縱橫而蜚聲中外,具有極大的藝術欣賞價值。為滿足廣大書法愛好者對文徵明傳世作品的研究探討,沈陽故宮博物院特將文徵明行書《醉翁亭記》這一長卷付梓刊出獻給書法界,為研究文徵明的作品提供借鑒。
歷代著錄法書目/朱家溍、于富春.紫禁城出版社,1997
此書參考福開森所編輯《歷代著錄畫目》的方法,收錄前人著錄歷代書法作品,書中按姓氏筆畫排列為序,記有著錄書籍的書名、卷數及頁數,收集歷代書法家1669人,引用古籍274種,凡傳世書法的著錄和題跋諸書均被收錄,也收錄一些書法家文集中的資料。在書中引用了金梁1913年所撰《盛京故宮書畫錄》和大公報出版的《盛京故宮書畫記》1冊,其著錄的作品都是沈陽故宮在晚清以前收藏的歷代書法作品,民國時皆運往北京。書中為便于查詢,將《盛京故宮書畫錄》簡稱“盛錄”,《盛京故宮書畫記》簡稱“盛記”。
清高鳳翰書秋興詩冊/王夢賡.河北美術出版社,1997
《高鳳翰書秋興詩冊》藏于沈陽故宮博物院,是高鳳翰六十歲時的作品,而且是在其右手病殘后,用左手書寫而成。這一作品使他得到了超凡脫俗的更高成就,在明清兩代的歷史長河中,以左筆書法擅勝的尚無人可與他比擬。此詩冊中通篇行距有變化,字間大小參差,在筆勢和品畫的變化中藏巧蘊拙,反映出高鳳翰晚年所具備的堅實功力,是為其代表佳作。本書即是對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清高鳳翰書秋興八首詩進行釋文解析。
何紹基行書墨跡/沈陽故宮博物院編.河北美術出版社,1999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晚號旂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清代晚期著名詩人、書法家。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藏何紹基行書四條屏作品集,為何氏46歲時的得力之作。該四幅作品均為普通紙本,各長202cm,寬61.7cm,原本保存完整,紙面潔凈。作品通篇文字361字,正文341字,四條長屏分述各自內容。書后附沈陽故宮研究人員李理所寫說明文字,介紹了何紹基的生平及在書法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
“天子——中國末代王朝藝術珍品”展覽圖錄/芬蘭圖爾庫市阿爾托寧博物館編.阿爾托寧博物館,1999
本圖錄系1999年4月至8月間在芬蘭圖爾庫市阿爾托寧博物館舉辦的“天子——中國末代王朝藝術珍品”展覽的介紹。本展覽是沈陽故宮博物院和遼寧省博物館珍藏的清宮遺物,按文物類別分宮殿陳設、文治武備、帝后服飾、起居器用、文房珍玩、宣統(tǒng)遺物六個部分,共展出文物200件套,使國外觀眾加深了對中國末代王朝和中華民族悠久燦爛文化的認識。
清代宮廷匾聯(lián)/沈陽故宮博物院編.文物出版社,2001
本書是沈陽故宮博物院為滿足史學界、文學藝術界和書法界專業(yè)人員的需要,集聚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將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承德驪宮三大宮殿遺存的匾聯(lián)精心篩選編纂而成的。本書對沈陽故宮博物院在清入關前后所遺存的宮殿及主要建筑的匾、牌、對聯(lián)進行了詳細的注釋、賞析,對讀者了解沈陽故宮的匾、牌、對聯(lián)等有一定的幫助。
遼寧碑志/王晶辰.遼寧人民出版社,2002
此書收錄遼寧地區(qū)歷代碑志502方,所著文字近80萬字,分上下二編,每編分六個章節(jié),第一節(jié)為“造像題記與經幢”;第二節(jié)為“石塔、塔銘、塔碑”;第三節(jié)為“寺廟碑、宮觀碑、祠堂碑”;第四節(jié)為“墓碑、墓表”;第五節(jié)為“墓志”;第六節(jié)為“其他碑刻”。在書后附錄有《遼寧碑志》的??庇洝⒕幠昴夸浖斑|寧各市縣碑志目錄,便以查詢對照。書中記有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文物數種,在上篇“造像題記與經幢”記有“沈陽石經幢”;在“寺廟碑、宮觀碑、祠堂碑”中記有“沈陽城隍廟碑”、“沈陽太平寺碑”;在“其他碑刻”中記有“沈陽鎮(zhèn)邊門額”、“撫順薩爾滸之戰(zhàn)書事碑”、“沈陽文溯閣碑”。在下篇“寺廟碑、宮觀碑、祠堂碑”記有“沈陽重修元城隍廟碑”;在“墓志”中記有“沈陽郎太夫人馬氏墓志銘”; 在“其他碑刻”中記有“沈陽御制明倫堂臥碑”、“沈陽文溯閣四庫全書運復記碑”。這些院藏碑刻文物至今陳列于沈陽故宮之中。
沈陽故宮珍寶/李理編著.沈陽出版社,2004
本書系《清文化叢書·一宮三陵系列》之一。本書分為清宮秘籍、御用器物、皇帝寶冊、清宮服飾、清初遺物、書籍、墨刻、瓷器、書畫、家具陳設等十二個部分,全面介紹了沈陽故宮博物院藏品與文物建筑,使讀者對沈陽故宮珍寶有一個概貌的了解。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 繪畫卷/沈陽故宮博物館編著.萬卷出版社,2006
本卷系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繪畫作品集,中英文對照。收錄繪畫作品300件,其中立軸211件、冊頁36件、手卷33件、條屏7件、橫幅3件、單片5件、門方1件、扇面4件,共涵蓋自明代、清代至近現(xiàn)代的各類畫家155人,其中明代畫家33位、清代畫家94位、近現(xiàn)代畫家28位,全卷共選入作品圖片541幅,均選自沈陽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繪畫作品。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 瓷器卷/沈陽故宮博物院編著.萬卷出版社,2006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瓷器精品圖集,中英文對照。收錄瓷器文物精品310件,采用文物圖片799幅。全書體例按照瓷器的制作工藝,即按瓷釉的差異分為青花瓷系、彩瓷系、單色系和仿古仿生瓷系等四章。各章按照釉質不同分成多個小節(jié),各節(jié)中的排列順序以器型、年代來確定。本書所選錄的文物藏品多數是明、清時期特別是清代所制的官窯器物,是在院藏瓷器精品中篩選出來的。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琺瑯卷/沈陽故宮博物院編著.萬卷出版公司,2007
本書系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琺瑯文物精品圖集,英漢文對照。全書收錄院藏各類琺瑯器共170余件,其中包括掐絲琺瑯、畫琺瑯、填琺瑯和透明琺瑯。書中還按照清宮琺瑯器的使用功能,將院藏的琺瑯器分為殿堂陳設、宗教用器、仿古彝器、實用器、屏聯(lián)器等,以清宮原藏居多。
沈陽故宮院藏書畫源流/周維新著.萬卷出版公司,2010
本書系《沈陽故宮文庫》之一,分為書畫藏品的記錄、宮藏書畫的積累書畫藏品的遞藏等三個部分,分別論述了沈陽故宮書畫藏品的著錄,曾藏于沈陽故宮書畫藏品記錄,現(xiàn)存藏品在出版物的刊載,盛京皇宮時期書畫的收藏,20世紀后的盛京皇宮,以及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書畫藏品鑒藏等內容,是了解沈陽故宮書畫藏品的一部新著。